第623章 立项电视剧(1 / 1)
赌约,一直是影视圈的常备手段。笔神阁 bishenge.com
如保底发行、院线定额(一开始确定的开画银幕和未来最少一段时间的唯一性,比如有些大片扑街了,为什么还能继续上映,就有这方面的利益保护),还有与演员大腕签署的出演合约降低片酬拿票房分成同样也是一种赌。
只不过,很多的赌约已经成了规矩。
就像根据收视率从而浮动的制作分账,其实已经形成了一套规矩,破3的时候给多少,破4的时候分多少,大家其实心里都有这么一份标准。
而莱曼提出的,也并不过分,因为是赌项目的前景,可市场前景这东西,又有谁说的准呢?
比尔-麦克尼科找不到理由不答应。
只要收视率不超过6,福克斯同等条件下永远占了便宜,而且,就算平均收视率过了6,也没损失多少,只不过项目收益多分些给萤火虫罢了。
莱曼与比尔-麦克尼科闲聊几句,正色问道:“那么,就按这份标准合作?”
“当然。”比尔-麦克尼科喝了口咖啡,放下杯子道:“福克斯可以不参与项目制作,但后续播放版权最优选择的合作方永远是福克斯。”
“只限于这部电视剧。”
“不然呢。”比尔-麦克尼科笑道。
“看来我没想多。”莱曼也笑。
话既然说开了。
那接下来的气氛就融洽许多,至于挡挡火力这种小事,更是完全不值一提。
又聊了大概十多分钟,比尔-麦克尼科才口称公司有事告辞离开,莱曼也站起来礼貌相送。
回到公司,莱曼拿过下面送上来的报表观看。
他在制作部门留有专门的人手负责整理各项目的制作进度,以免有自己不了解的问题产生,也顺便对每个项目监督。
——虽然莱曼对如何拍摄很少去管,但大方向上还是非常重视的。
报表上,《阳光小美女》已经选定好了大部分的演员,已经进入布景阶段——开拍前的最后一步。
由于电影本身的预算就不多——毕竟小成本。
所选演员基本跟原时空差不多,都是导演乔纳森-戴顿和他妻子维莱莉-法瑞斯靠着拍摄mv时候的交情以及打过交道的有些熟悉的小演员组成。
或许,全片最大牌的可能就是出演爷爷那个诙谐角色的艾伦-阿金,这位老戏骨在《剪刀手爱德华》、《爱神》等多部票房不错的电影中都有很不错的表现,而这位老演员在看完剧本之后因为人情,还是零片酬出演,省下了演员支出最重的一笔。
至于出演父亲一角的格雷戈-金尼尔,这位能在《尽善尽美》中扮演同性恋画家与杰克-尼科尔森(《飞越疯人院》的麦克,《闪灵》中的作家杰克,老版《蝙蝠侠》的小丑)同台飙戏的实力派演员,也因为好莱坞渐渐兴起的“流量论”少有参演作品的机会,以3万美金的白菜价就加入剧组。
剩下的如史蒂夫-卡莱尔、托妮-柯利特更是生存在好莱坞底层,分别以1万、8000美金加盟。
唯一麻烦的是女主奥莉芙,需要一个年龄很小(不能超过10岁)的女童。
为此,剧组从各大经纪公司试镜超过三百多位小女孩,才挑中了阿比吉尔-布莱斯林。
这个小女孩并不漂亮,也没有一般女童星有如洋娃娃般的精致,但她就是让人看着讨喜,憨憨的,大脸蛋,笑起来露出两个小巧的梨涡——娇憨中带点可爱,这才是《阳光小美女》需要的奥莉芙,因为够有活力,够阳光。
而且,阿比吉尔有过出演电影的经验,不怯场,这一点也很重要,不然一看见摄影机就不自然,肯定也是当不了演员的。
最后,与她的父母签署出演条约后,阿比吉尔的片酬也不过2万5千。
也就是说,《阳光小美女》整个的演员部分支出不会超过10万,加上各种龙套以及群众演员,也不会超过15万,对比800多万的制作预算,实在是压缩的极低。
但大部分的独立电影,其实都是这个样子,有些作品为了省钱,连专业演员都不找,直接发动亲戚朋友免费出演,很可能花了几百万鼓捣出一部剧情长片,演员支出还不足总数的零点零零一。
从一开始,马克-特托图身为这个项目的制片就有详细的计算,跨州拍摄,食宿才是支出大头,乃至于器材租赁的重要性也比请大牌演员更加需要资金的投入。
他们不需要考虑宣传,不需要考虑流量造势吸引观众,甚至不需要管成绩,他们只需要把这个故事好好的搬上大银幕,其他的都不重要。
或许,这也是独立制片和商业制片的区别所在。
也是为什么近年来独立制片屡屡会有口碑票房都不错的电影出现。
有时候,思考的太多,反而回忽略一些本质。
好莱坞在向集团化、全球化、续集化的道路里,会需要当红影星吸引粉丝,会需要迎合其他地区的市场,放弃更本土化的操作,会需要考虑各种得失,各种风险,各种利弊......
想的越多,就越趋向于流水化,仿佛从一个车间出产的作品,看似不同,本质都相同。
为了商业考量,为了票房市场,势必这部电影就会流于平庸,单一。
当然,“平庸”也不失为电影制作的另一条出路,但“平庸”之外,多元化也是莱曼追求的。
他希望自家的制片厂,能产出各种类型的电影,无论是小众文艺还是深刻说教,甚至清淡的如同风景片,酷炫如太空科幻,乃至烧脑悬疑、胆小者勿入的恐怖,无论是赔钱还是赚钱,他都愿意接受。
萤火虫已经有了底气亏损,去制作那些叫好不叫座的电影。
也只有作品足够多样性,才更能体现电影这种声画艺术的魅力。
报表审查完后,莱曼又批了《斯巴达》项目的第二笔2000万的经费。
有人敲门,然后布莱克走了进来。
“老板,你找我?”
“嗯,你先看看一份剧本。”莱曼从抽屉里拿出准备好的电视剧剧本,递过去。
布莱克找个位置坐下,大致翻阅了一遍,有些疑惑道:“这样的题材,会有市场吗?”
也不怪布莱克质疑,其实莱曼一开始知道这个剧本的时候,同样对它的处境有些理所应当。
如果说剧本库里,被堆积没人看好的项目类型大致分为三个方向的话。
第一类就是文笔太差,压根没眼看;
第二类就是题材老套或者题材太过锋锐,让人有所顾虑,才导致的没人制作,比如《朱诺》,讲未成年人受孕,涉及的未成年人以及性观念,还是比较让人害怕拍出来后被观众抵制或者风评太差,投资受损的;
第三类就是投资过高,一般人没那个能力拍出来,比较有名的例子就是《指环王》和《纳尼亚传奇》。前者受限于特效技术,一直到彼得-杰克逊接手才算成功,后者第一部票房成绩就不算突出,续集拍出来后更惨,光靠票房已经回不了本了。
换言之,第三类的对导演和技术时代的要求很高,有些剧本,你就是还原不了场景,所以没人投拍,因为知道自家的能力,强行上马去做没有把握的事对于成熟的资本来说,显然也是不可能的。
而布莱克手上的这个剧本就属于第二类老套题材里文笔还属于不咋滴的。
莱曼也算是从垃圾堆里把它挖掘了出来。
因为早在05年,showtime、tnt、hbo等多家电视台都是看了眼剧本就打消了投拍的念头,而他们给出的评语出奇的一致——没有观众会看一个中年大叔在新墨西哥州贩du的故事,而且主角还是个反派。”
第623章 立项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