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八百三十章 继任者(1 / 1)
第一千八百三十章继任者
赵煦问到:“怎么了?”
“太保守了。”章楶取过指挥棒:“司徒除滦河方面军按照正常行动取滦河、景州、蓟州,继续实现对析津府的大迂回大包围外,却命东西两路大军同时扫清后路,保障粮道,不用急于进攻。”
章惇顿时大急:“苏油这是要作甚?为何一路都不打?养寇纵敌吗?他就不怕被弹劾?!”
漏勺看着地图上的各种变化,脑海中突然灵光一闪:“刚才小章学士根据辽人的应对的上中下三策,估计出我军下一步的行动计划……”
“要是我们不从时间、战果上考虑,而从政治考虑呢?”
章惇不由得大急:“漏勺你到底什么意思?”
漏勺好无语,怎么好在这种场合叫人小名,不过现在不是掰扯这个的时候,于是从章楶手里接过指挥棒。
“如果任由耶律淳与和鲁斡合军,然后将之驱入中京道,我军是不是就已经完成全收幽云十六州的任务?”
“如果我军就此止步,之后着重布防于天岭、龙门、螺山、景、平一线,不再进攻呢?”
靠!章楶首先反应了过来:“如此一来,中京道就必将成为西辽和北辽争夺的战场!”
“耶律淳要立足,就必须拿下中京道作为自己的领地;而北辽如果不得中京道,之前卖润、迁,置觉华岛,开建昌道等一番作为,也要尽数化作流水。”
“只要我军止步幽云,中京道就成了两虎必争之地。”
“司徒这是要反萧奉先之计而行之,真正的驱虎吞狼!”
“啊?哈哈哈哈……”章惇顿时感觉自己病都好了大半,苏小苟这一招可太损了,口口声声替辽国讨伐叛逆,害得老子都信了他的邪,结果只收其地不收其人!
尤其是中京道如今本就打得正热闹,待到耶律惇大军入境,萧太后和萧奉先必然紧张。
就算双方都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但是明晃晃的利益就在那儿放着,也由不得他们不争。
苏油此举当然是纵敌,但纵的却是北辽的大敌!
大宋已经尽了自己的努力,已经战果辉煌,无奈敌人势力太强大,百密一疏,未克全功,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嘛!
章惇已经猜到苏油接下来又要干什么了,给诸将请功,给自己请罪,这小苟哪回大胜之后不是这样?!
赵煦也算是明白了过来,大家都将收复幽云和剿灭耶律淳当做一件事情来看了,司徒却是当做两件事情来看的。
不由得笑道:“看来前线帅臣已有主张,京中就不要另降指挥,干扰前线了,司徒做事还是稳妥的。”
章惇问道:“郭药师那些降军,司徒说如何处置没有?怨军在辽人那里,可是两降两叛了。”
章楶说道:“滦平两州已在我滦河大军掌握之下,郭药师说服营州留守杨可世、榆关守备萧凤臣投降,也算是功劳不小。”
“滦平怨军诸将,还有张令徽、刘舜仁、甄五臣、赵鹤寿,司徒请朝廷授予观察、承宣之职,现在嘛,负责守护水道,看管粮秣,整肃治安就可以了,派不上大用。”
“后续可令诸将进京陛见,入军事学院政治科深造,毕业后再授军职即可。”
“至于说叛降不定,主要还是衣食不济闹出来的,我朝军队有监军、宪兵宣传教育,对低级将士的把握切实有力,就算主将有异心,军士们也不会跟从了。”
“除了郭药师,其实还有萧古里、王贺几路投降的将领和知州,司徒的意思是比照其在辽国的官职,略超半阶授用。”
“还有另一个问题,现在辽国诸路大乱,不少沿边居民会涌入宋境避难,大宋应当妥为安置。”
“还有幽云十六州如今汉蕃杂处,所收州郡,将主对各族百姓应当一视同仁,取法公平。这些都要让监军使好生督查纠核,不得有残害蕃民之举发生。”
赵煦点头表示许可,又问章楶:“如此一来,耶律淳父子不论,总之幽云可复是吧?”
章楶笑道:“幽云是最次战果,至于耶律淳父子是死是活,那要看他们选择怎么打。”
“就跟之前我们一番辛苦布置,结果人家耶律延禧硬要死在金山野人手里一样,却不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军机处内不禁响起一阵笑声,是啊,战阵之上,诸多难料。
……
战阵之上,诸多难料,苏油对待战争,最讨厌的两个字,就是“意外”。
因此范龙山的行动,哪怕是客观上让保州北面的太行天险易手,苏烈进据紫荆关,从侧翼对飞狐、灵丘天险造成严重威胁,让其失去战略作用,为宋军争得了巨大的战略优势,苏油也坚持要惩处他。
不过范龙山是即将退休的人了,没皮没脸,大巫要惩处自己就惩处好了,还大言不惭地跟田守忠声称,自己这叫“善始善终”。
可不是,当年跟大巫第一次见面就被戴枷罚跪,自己最后一战又被权寄百杖,戴罪立功,只要不剥夺手下儿郎的功劳,自己这点惩罚,当不了事儿!
倒是种诂和巢谷对苏油留够后手的举动颇为受教,预备队这可不就派上用场了?
各路争先,进展神速,苏油严命各路管照好后路,两人也认为没有毛病。
大宋百年来的对外战争,几乎全是输在断粮之上,教训就血泪斑斑地在那里摆着。
种诂也在悄悄观察接班人,他和巢谷年纪都大了,此战过后,就该退下去养老了。
所有将领里边,他最看好的不是别人,而是一直守在帅府,沉默不语,任劳任怨的王文郁。
下边曹南李纯元他们还年轻,要爬到军机处、枢密院,还有一段时间。
中间的老将如范龙山、田守忠、姚兕之类的,都是不靠谱的家伙,做将可能拉风得一逼,做帅,不够格。
只有两个人能入种诂法眼,一个是如今镇守紫荆关的苏烈,一个就是王文郁。
不过苏烈是战术天才,打仗多靠的天赋,文化和学习不够,也比较缺乏全局观和战略观,哪怕是后天在军事学院培养过,也稍微不足。
王文郁就要好得多。
王文郁守兰州,当时李宪已经率军出击,青宜结鬼章等四散放牧,却突然有一股夏人万余来攻。
当时城中只有千余旧军,知州李浩闭城拒守,王文郁主动请求出城迎敌。
李浩以为不妥:“城中骑兵不满数百,安可出战?”
王文郁答道:“贼众我寡正当折其锋芒,以安众之心,然后城池才可守,此张辽守合肥之策。”
“不然城外山周,青唐诸部,尚不知会作何异动。”
将军闫仁武道:“我等奉诏令守城,而少保也不让轻易出战,如果谁非要开关,必遭弹劾。”
王文郁慷慨陈词:“今出城作战,乃以一当千,九死一生,岂畏弹劾哉?况且守城没有守住的把握,出战尚有可乘之机。”
李浩最终被王文郁说。
王文郁乃招募七百人为敢死队,夜里缒城而下,持短刀突入敌营。
夏人不明就里,惊惧溃散,争相渡河,死者甚多。
当时苏油收到捷报,也不禁感慨:“文郁,今之敬德也。”
当年苏油在荔枝道上捡到的县巡检,以箭术精绝驰名西军,经历一路成长后,如今已经成为方面大将。
他一生中经历过不少军事冒险,但是细观每次冒险行动,却都是经过极度冷静的分析之后,才做出的决断。
如今大宋兵精粮足,王文郁已经不用如早年间的那样,演出种种以少胜多,以弱克强的传奇,反倒变得“普通”起来。
不过因为不让继子易姓,好接续战友的香火,又和儿子一同进入军事学院深造,一同成为同级别的将领,创造出父子同窗,并肩作战的佳话后,王文郁又成了大宋武臣中德行兼备的代表。
种诂看到了王文郁身上宝贵的品质,那就是平时绝不讨价还价,坚决执行命令,面临绝境时却又不失机变,敢于果断冒险。
这种人不光是最好的军人,还是难得的帅臣。
当然,王文郁也不能和王韶、章楶、李夔那样的谋略天才相提并论,但是如今的大宋,已经过了需要靠天才才能支撑局面的时期。
能够忠实执行命令,永远沉着冷静的王文郁,反而是种诂眼中最佳的继任者。
第一千八百三十章 继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