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记录 |

第一百九十章:明兰与盛老太太回宥阳老家(1 / 1)

上一章 书页/目录 下一章

    商人之间即使再互通贸易也比较有限。

    海运真正的利益大头,定是国与国之间展开的贸易往来。

    大周与各国海运朝贡条令,乃是由朝中几位大佬亲自编纂,是朝廷刚出台的法令。

    意在约束海运,使海运的主动权,永远掌握在大周手中。

    但只要卫渊还在东南一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海运一事,他已经全权代表了大周。

    所以对于他所言,各国使者并未持反对意见,实际上他们反对了也没有用。

    想与大周互通海运的国家比比皆是,少那么一两个,无伤大雅。

    满香楼一役,实际上就是卫渊与诸国的谈判。

    而目的也只有一个,海运的主动权以及绝大部分的利益,要掌握在谁的手中。

    大周对于海外诸国来说,国力算是强盛,所以这场谈判进行的也很顺利。

    待诸使离去后,福州刺史刘奕被蔡襄授意,迫不及待的询问道:

    “敢问卫帅,福州率先开启海运一事,是不是就此敲定?”

    卫渊只是笑了笑,没有回应。

    蔡襄怒嗔道:“大胆!这种事情,岂是你小小刺史就可过问?还不速速退下!”

    刘奕连忙作揖道:“是下官多嘴,还望卫帅恕罪。”

    卫渊摇头道:“蔡转运使,可以着手准备海运一事了。”

    闻言。

    福州官吏皆是面色一喜。

    尤其是蔡襄与刘奕,前者深深作揖道:

    “福建路无甚经略,当地百姓只得靠海为生,下官替我福建路五百万百姓,多谢卫帅了!”

    随后,无论福州还是福建路官吏,齐齐作揖道:

    “谢卫帅!”

    卫渊摆手道:“这是你们应得的,这些年,你们福建路为抗击倭寇,辛苦了。”

    于公于私,他都没有理由,不选择福州。

    于公,福建路海防设施完善,而且所造战船极多。

    虽然该路海防营将士不属于水军,而是隶属兵部管辖。

    但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福建路一带所有海防营将士,都称得上是水军。

    于私,倘若大周第一个海运试点出了大问题,卫渊与范纯仁都是责无旁贷。

    第一個开通海运的地方,卫渊不求能为自己赚取多少利润,他只求一‘稳’字。

    离开满香楼以后,卫渊向身旁亲卫柴功吩咐道:

    “你代本帅跑一趟广陵县,告诉当地卫氏族人,若今后谁在肆意收下他人之礼,出了事,本帅概不负责。”

    “再去广陵卫氏宗祠里找几位族老,告知他们,要是有空,本帅会回广陵祭祖。”

    卫渊对于广陵县,真的没有丝毫的归属感。

    那里的卫氏族人,也比较偏稀少。

    但如今好歹也算功成名就,是该荣归故里一番。

    柴功抱拳道:“属下明白。”

    卫渊又问,“兆远走了几日了?”

    杨怀仁想了想,道:“大概有五六日了。”

    卫渊点了点头,“算算日程,此刻他应该已到了京畿附近,若是中途日夜兼程,此刻应该已经到了汴京。”

    如果是寻常人骑寻常马,从福建路到汴京,少说也要七八日时间。

    而且在路途上不能有所耽搁。

    但是杨怀仁等人的马匹,都是百里挑一的上等马。

    沿途驿站,还可更换马匹。

    所以速度上要较为迅速一些。

    杨怀仁道:“朝廷是否要组建水军,大概这几日,就能有个眉目了。”

    卫渊微微颔首,“组建水军这事,咱们那位陛下,要比咱们还要着急。”

    杨怀仁笑问道:“水军若成,其水军之名,卫帅可想好了?”

    卫渊道:“咱们这支军队,叫做荡虏军,至于水军就叫做荡海军。”

    荡海军?

    杨怀仁喃喃一番,忍不住称赞道:“这名字够霸气。”

    卫渊看向身后侧的萧逾明,

    “可以给郭颢写信了,让他准备准备,待成建水军的旨意下来,我即刻禀明官家,让他成为水军统领。”

    杨怀仁不解道:“此事,是不是有些着急了?”

    卫渊叹道:“各地商贾都在急等着出海,若是不快些,唯恐会出乱子。”

    ——

    不出卫渊所料,林兆远的确已经进京。

    并且将他编纂的两部图书,完好无损的交给了赵祯。

    来京城途中,林兆远能感觉到有人在监视。

    只是那些人都不敢露面,只能做缩头乌龟。

    此刻,宣政殿里。

    赵祯看向身前韩章等人,开怀大笑道:

    “卫卿此去东南不过两个月,就已有此大捷!”

    “壮哉荡虏军!”

    说罢,或因过于激动,竟是接连咳嗽几声。

    朱总管刚想提醒赵祯切勿激动,要以龙体为重。

    就见赵祯率先摆手道:“朕这身体,老毛病了,无妨。”

    站在他面前的韩章、富彦国等人,陆续开口道:

    “新军能够如此迅速剿灭倭寇,实为国之幸甚,就是不知,卫渊与范大人,可已敲定率先开通海运之地?”

    “距离朝廷开启海运已过去整整三个月,这要是再拖下去,只怕会出乱子。”

    “这事,也该有所决断了,卫渊有整整八万甲士,难道还不足以保证海运之安危?”

    “.”

    在他们看来,倘若新军连区区倭寇都战胜不了,那么就太废了。

    剿灭内陆倭寇,只能说明,新军战力不至于拉胯,但远远没有到能体现出新军战力的地方。

    皇帝陛下因此事过于激动,只怕是想将此事载入史册,然后大写特写。

    好让后世人知道,他这个皇帝,在武功方面,是有留下一些东西的。

    新军表现的越好,赵祯自然就越是激动。

    韩章等人极为了解赵祯,都不愿扫他的兴,毕竟,新军铲除不了倭寇,才是问题。

    “卫卿奏报中有说,虽然内陆一带的倭寇已经得到全面肃清。”

    “但是大海之上,仍旧有数之不清的贼寇在兴风作浪,为海运安危计,他想请命组建水军。”

    待赵祯话音落下。

    韩章等人瞬间就不淡定了,

    “官家,我大周军队数量多达百余万,倘若又要组建水军,只怕朝廷财政难以维持。”

    “卫将军不知朝廷之苦,嘴巴一张,就要兴建水军这水军养起来,可比寻常士卒难多了。”

    “水军若成,光是每年维修战船之费用就不知有多少,臣不解,明明新军就可荡除倭寇,卫将军为何还要上书朝廷组建水军?”

    “臣实难赞同此事,朝廷好不容易可以借着海运缓口气,可海运还未见利益,就又要为组建水军花钱?”

    “.”

    赵祯早就猜到他们要如此说辞,

    “你们先别急,卫卿除了给朕上了份奏报之外,还亲自编纂了两部图书。”

    “据前来送奏报的将士称,这两部图书意义重大,可谓兵家之典籍。”

    “你们不妨看一看。”

    言罢。

    韩章等人便拿起那两部图书看了起来,边看边震惊道:

    “倭寇对于沿海一带的影响,竟是如此深远?”

    “这是卫渊所绘的海防图鉴,要是根据他的意思修筑沿海一带的暗堡等设施,的确可保沿海平静。”

    “咱们这位卫将军,想的不是一时之计,而是要让咱们大周,永绝倭寇之患,永保沿海太平啊!”

    “这两部图书何止是可为兵家之典籍?足可称圣典!”

    “纪效新书.又是一部练兵之法?这卫将军莫非是兵圣转世不成?先是一部练兵实纪就足让人感到惊叹,如今又写了部训练水军,抵抗海外之敌的兵书当真厉害啊。”

    “有时我真的想看看,卫将军的脑袋里,究竟装得什么?常人一生能写一部集大成之兵书便是足够,他却在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相继写出两部?”


    “还有这海防图鉴,其价值,远胜我大周各地城防图啊!”

    “.”

    卫渊在筹海图编一书中,写到了倭寇滋扰边境之患。

    假以时日,必然会影响大周长治久安。

    他就生怕,这些士大夫们,看完以后,对倭寇之患没有什么概念,所以写得极为详细。

    对于他们的种种赞赏,韩章都觉得,没有说到点子上。

    顿了顿,他缓缓开口道:“如果不出所料,这两部图书,应该是卫将军同时写出。”

    同时写出?

    听到这四个字以后,这些跺跺脚就能使大周犹如地龙翻身般的士大夫们,此刻再难抑制惊讶神情。

    不管是不是同时写出,韩章的话,倒也提醒他们了。

    卫渊出征才多久?

    这么多的时间,将创作出了两部兵家之典籍?

    尤其是那纪效新书,论战略意义,远胜筹海图编,与练兵实纪相当。

    仅靠这两部图书,将来,卫渊也可入武庙。

    可这才多少时间?

    那卫渊,不免太天才了吧?

    论兵家之道,哪怕是张辅,都不如卫渊了!

    实在是.青出于蓝胜于蓝。

    “实在厉害.”

    “假以时日,卫将军必为当世兵圣。”

    “卫将军对于练兵之道的钻研,已经超越武庙中的绝大多数人.”

    “.”

    顷刻间,他们再次忍不住的惊叹起来。

    那些话,是在真的惊叹,也有捧杀的意味,毕竟是当着赵祯的面说出。

    此外,若是卫渊并非是在出征之时写出的这两部图书,那只能说,在很早之前,卫渊就已经预料到今日这个局势了。

    要真是如此,那么此子之心细如发,当真让人感到恐惧。

    如果不是,那卫渊足可称是一位妖孽!

    兵家近百年未出彪炳史册的将帅之才,如今,要出了么?

    哪怕是武襄公与卫渊相比,也多有不足啊!

    这卫渊.才多大?

    听到他们一直在夸赞卫渊的才华。

    赵祯突然笑了笑,

    “朕让你等看这两部图书,是想让你们说一说,水军是否要建,而不是在这里听伱们夸赞卫卿如何。”

    闻言。

    众人一愣。

    如果按照筹海图编中所写,倭寇会影响大周海运千秋万载,那确实该组建水军。

    不仅要组建水军,就连各地海防措施也要改革。

    可问题是

    钱从哪里来?

    韩章道:“陛下,组建水军与加固各地海防,的确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

    “但如今,朝廷的各项开支,皆有了章程,若是再组建水军,户部财力不免有些艰难。”

    组建荡虏军顶多是花钱。

    组建水军,巩固沿海各地海防,那可是费财又费力。

    赵祯道:“若是先让户部掏钱,待海运有了利润,再补这个窟窿呢?”

    他早就看了筹海图编。

    说实话,他现在很激动。

    如果真的如卫渊所言,成立了水军,巩固了海防,那么他自认为,武功方面,就近乎完美了。

    临老,所求不就是这一点吗?

    韩章等人皆是微微皱起眉头。

    先拆东墙补西墙的法子固然可行,可是最开始,朝廷的打算,不是想通过海运充盈国库吗?

    使得朝廷能积攒些财富,不至于会在遇到风浪中手足无措。

    毕竟,盐制刚改,今年到底是个什么情况,还说不定呢。

    顿了顿,一直沉默的王安石忽然开口道:

    “陛下所言此法,臣认为可行。”

    “既然诸位相公,都认为组建水军,乃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若是因钱财之事就不予组建,那么谁敢保证海运之安危?”

    “待到来日,卫帅凯旋,谁又能保东南沿海一带安稳?”

    “若是倭寇瞅准时机,趁机壮大,岂不是害惨了沿海百姓?”

    王安石一连三问,顿时让众人鸦雀无声。

    韩章等人主要是因为钱财之事而有所犹豫。

    除此之外,他们也乐意见到沿海一带无忧,并不算是强烈反对水军组建。

    毕竟,大周也的确需要一支水军。

    可非得是今年吗?王安石所问中,已经写出了答案。

    “陛下,卫将军可有说,水军编制需要多少人,巩固各地海防,有需要多少钱财,才能稳住东南沿海一带的形势?”

    韩章询问道。

    赵祯道:“卫卿说,水军编制,至少需要三万人,这还不包括各地海防士兵。”

    “战船,至少需要三千艘,至于巩固海防与组建水军所需钱财初步估计,可能需一百万两白银。”

    一百万两?还是初步约莫?嘶!

    众人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

    就连王安石的神色也有些不淡定。

    一百万两的支出对朝廷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

    后续又要花多少银子来维持?

    万一是个无底洞呢?

    他们不得不慎重。

    户部尚书欧阳永叔咬了咬牙,道:

    “陛下,这百万两银子,户部可以出。”

    “但是,多久能见成效?今后每年,户部需要向东南沿海一带得海防投入多少银子?”

    闻言,赵祯道:“卫卿提供了一个法子,由沿海各地方城镇,来维持海防与水军兴盛。”

    “前提是,海运财税,每年要留两成给地方官府。”

    “朕认为,可行。”

    欧阳永叔与王安石等人都是松了口气。

    如果是这样的话,水军可以成立!

    经由一众士大夫详细讨论,再由赵祯最后拍板决定,即日起,大周开始组建水军。

    由卫渊临时担任水军统帅,主管水军与海防建设一事。

    这个消息很快便是传入民间,迅速引来无数人热议。

    此时,盛紘得知朝廷要组建水军,而且还是卫渊主管此事后,心思瞬间活跃起来。

    刚散了衙,盛紘就连忙回到家中,去了寿安堂见了盛老太太,笑道:

    “娘亲自来到京城之后,应该很久没有出去走动走动了吧?”

    “听闻大房我伯母那边寿辰将至,娘亲应该与我伯母许久未见了吧?”

    听到这里,盛老太太先是抿了口茶,而后不急不慢的直言问道:

    “你想让我去一趟宥阳?是为了什么?”

    盛紘面露尴尬道:“果然无论何事,都瞒不过娘亲您的眼睛。”

    “朝廷刚发的明旨,要在东南一带组建水军,是由渊哥儿带头。”

    “他现在可是东南两路三府的封疆大吏,位高权重,朝廷突然宣布要组建水军,应是要正式开启海运了。”

    “想必苏杭那边,这几日定然极为热闹,娘亲您闲来无事,可与伯母一同在东南逛逛。”

    “孩儿让长柏与明丫头陪着您去。”

    闻言,盛老太太不由得闷哼一声。

    这算盘,都快打到卫渊脸上了。

    (本章完)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ww.dubiqu.com。笔神阁手机版阅读网址:



第一百九十章:明兰与盛老太太回宥阳老家  
z咏橘作品:  红楼:我,冠军侯,迎春表兄  
类似:  神话版三国  神级插班生  生生不灭  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  娱乐帝国系统  

加入书签

书页/目录

搜"知否:我,异姓王,明兰舅父"
360搜"知否:我,异姓王,明兰舅父"
语言选择